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肿瘤学
编号:10161741
勃勒纳氏瘤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1907年Brenner首先描述3例此类肿瘤的组织学特点为“有许多上皮细胞巢,四周围绕纤维间质”,后人即命名为Brenner瘤,我国肿瘤防治办公室(1973)则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又称之为纤维上皮瘤。但王知维认为“鉴于本瘤组织发生尚未澄清,建议仍暂袭用Brenner瘤原名为宜”。

    关于这类肿瘤的组织学起源,多年来众说纷纭。目前一般认为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的化生而形成与Walthard细胞(卵巢上皮小岛)类似的典型尿路移行上皮样上皮(typicalurothelial-like epithelium)。

    在所有卵巢上皮性肿瘤从属于囊瘤组者之中,Brenner瘤为唯一表现为实质性之肿瘤,较少见。据国内、外报道,良性Brenner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0.5~0.7%。多发生于闭经后,半数病人在50岁以上。多为单侧,双侧仅占3.7~8%。生长缓慢,极少恶变。除肿瘤间质黄素化出现相应内分泌症状外,此肿瘤无特异性症状,偶伴Meigs征。

    【目检】

    肿瘤大小不一,从显微镜下所见至最大直径可达30cm,一般为2~8cm。肿瘤为实质性圆形或椭圆形。切面灰白、质硬略呈旋涡状。很少坏死或囊样性变。

    【光镜检查】 上皮细胞排列成巢,围以致密纤维间质。上皮细胞呈卵圆或多角形,核卵圆形,核仁明显,常见明显核纵沟。肿瘤较大时,上皮区中心可以囊性变。可见鳞化或粘液上皮。此与膀胱肿瘤之鳞状与腺样化生极相似。肿瘤常伴其他的卵巢病变,特别是粘液性囊腺瘤和囊性畸胎瘤。Siverberg(1971)报道的病例中1/3伴随病变存在于同侧卵巢中。

    【电镜检查】 此种肿瘤极似尿路移行上皮(urothelium)与Walthard细胞巢的上皮成分。其最显著之特征为广泛扩大的细胞间间隙与显著的溶酶体(lysosomes)。

    一、增生性勃勒纳瘤(proliferative Brenner tumors) 具有轻度非典型与正常分裂相之高分化良好的移行上皮细胞增生达8~20层,围成乳头状突起。有时可见鳞化或粘液上皮。无间质浸润。此类肿瘤不同于其他交界恶性病变,无临床恶性变化,故特立此名称,以资区别(Hallgrirasson与Sanlly)。

    有的肿瘤围绕上皮细胞岛的结缔组织间质可发生卵泡膜化或卵泡膜黄素化。

    二、恶性勃勒纳瘤 Brenner瘤一向被认为良性,直至1945年vonNumerr报告2例 恶性者,均死于转移约1年。但极罕见于绝经后妇女。上皮细胞明显异型性及浸润性生长而与增生型Brenner瘤不同。, http://www.100md.com